News Center
新闻资讯

SEA新作 | 天山共色,湖光山社

           
SEA东南设计





从杭瑞高速口下来,沿着科技大道快速路,经过青山湖国家森林公园,最终抵达青山湖的北麓——湖光山社





湖光山社坐落于山林之间,被连片的常绿阔叶林包裹,它有别于苏式的文人雅致,更接近于徽派的原始质朴。





院制设计结合山院的空间格局,却又有别于传统山院的做法,打开了中式建筑的传统形制,挣脱院落的封闭感。





湖光山社,拥有依山而建的狮山生态公园,包揽96750亩青山湖,距市中心最大的国家4A级森林公园环抱,无可复制的极致稀缺的自然山水,营造寄情山水、诗书济世的中式住宅。







基地的轮廓呈现不规则形状,南北长约445米,东西长约765米,总用地面积约十三万平方米,坡地高度整体态势自北向南,自西向东递减。



△土方平衡



因为项目是在临安美女峰下,地势高差很大,为了容积率最大化,期间做了20多稿总图,最后将项目地形分成数十块台地标高,每块台地区域都相应做了地下室,地形做了很大的变化。



△台地设计



即便如此,项目还需要相应成本控制,在做地形变化的同时,还要考虑土方的平衡,竖向高差设计难度及施工难度非常大





在勘察基地原始空间之后,建筑师脑中即刻浮现与场地及项目地位能够契合的空间景象:这里群山峻岭,僻静而安宁,雪落在山上,仿如馈赠的天然禀赋与人文风景,造就了一幅山水间桃源的画面。





湖光山社的名称,出自宋朝吴自牧《梦粱录·五代人物》,“杭城湖光山色之秀,钟为人物,所以清奇特,为天下冠。”





原场地高低有序,形成了自然且富有韵律的天际线。设计最大化的保留了原场地的错落感,为丰富主景观视野,利用坡道,楼梯等,形成多层次,多循环的动线设计





建筑细节上提炼丰富的装饰元素符号,取消繁复的飞檐起翘雕梁画栋,营造中式居住观里的质朴与气韵。





场地内建筑呈合院式排布,每一户使用者都拥有独立且开阔的视野,身处室内便能将景色纳入眼底。







树下横有一池,

池中有鱼,水浸润滋养,

氤氲暮气,守福蓄贵。

处动静之间,聚造化灵秀。


展示中心的建筑外观,第一眼望去,便是几何形的重叠套组,有挑高悬空的空间、屋檐、通透玻璃、线条回转延伸,形成解构主义的建筑构造。





作为市民到访片区的第一展示界面,展示中心结合室内示范树立整体傍山而栖的现代生活理念,组织多重复合功能,丰富到访者的居住体验,提供多种风格生活场景。





大面积的浅色运用使得展示中心整体显得简单素雅,三维立体屋檐、透亮的落地玻璃,实现了一场光线与自然的艺术交融。在青翠的山群映衬下,造型独特的展示中心显得格外特别,却又仿佛镶嵌其中,浑然天成。





高层的立面逻辑与规划逻辑统一,公建化的手法使形体完整、体量感强烈,尽可能地减少自身遮挡对视线的影响,力求景观资源最大化。





舒展的横线线条以及通透现代的阳台类玻璃幕墙手法使整个建筑看上去更加通透精致。





高层采用冷色调石材仿石涂料,搭配深灰色横向线条,提升建筑格调,彰显精致硬朗的现代气质。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与朱元思书》吴均






景观设计选取“山”的意向开展构思,取自所处位置,脱离城市喧嚣,跃然山体之上,山川、山麓、山峦。





山的型体自由多变,又因处于青山湖水系北端,景观资源极佳,城市、水体、山脉尽数纳入视线。





强烈的场地特质,亦造就了特别的空间。景观打破固有的空间定义,让规划延伸到整片山景。





轻柔平坦的草坡扩充了午后漫步的驻足点,蓝宝石标志的泳池为周末家庭时光增添了生活之外的一丝趣味……





从美学价值、社会价值等多个角度营造了一个更美、更包容、更亲近的景观空间,实现了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的有机结合。




继十里春晓,春翠里之后,择址临安青山湖畔,SEA再造了一处中式建筑,湖光山社不同于田园居士,恬静悠然,更像侠隐者。





整个项目格局风流水动,天赋气运,在“湖”,“光”,“山”之间任人恣意遐想,表达了我们对于“闲静山居”的追求,也为项目定义了相关基调。





遨游往复东晋简文帝游园时说:“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借用在此处,恰如其分。



相关阅读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滨江·湖光山社

项目地点:浙江杭州

开发商:滨江集团

建筑面积:248779.79平方米

竣工时间:2022年

业主管理团队

项目总经理:楼巍

项目管理:周毕诚 范炜旸 孙怡霆

精装:汤勇

景观:李燕

机电:曹旭靓

SEA东南设计团队

项目负责人:宋永培 封华军

建筑:王洪清 蒯梦 刘心如 章玉 周灵杰 卢凯 丁炬明 雷杨 卢凯

结构:高杰 詹佳明 邵迪 张雯 王通

给排水:刘金平 吕巧南 陈浩 张晨

电气:徐胜瑛 常冬冬 李文璧

暖通:杨淇闲 杜爱贞 余浩贾

幕墙:朱瑜 胡志豪 汪克凡

建筑摄影:朱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