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其实没什么特别的,只是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把时间、精力和资源放在仅有的几件自己在意也有价值的事情上。无需跟旁人解释的自信和简单,做好自己。”
——曾艳
柯布西耶说,“氛围生于光,空间成于光,建筑诉诸于光。”建筑对照明的需求不言而喻,而“光”则是贯穿项目各阶段的灵魂。
因为喜欢绘画,所以选择了照明设计行业,多少有些偶然性。曾艳2007年开始从事照明设计相关领域的工作,打造出了许多被业内人士所认可的作品。开始更多地接触到更为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交通建筑、博览建筑等灯光设计,涉及的工作内容也膨胀式增长。
设计是个上升的过程,在此阶段,遇到了工作以来最重要的一个项目——G20西湖边宝石山、白堤、北山街、九曜山等处的夜景照明。项目中标后,经历了漫长的调整、深化、修改,无数次往返于单位和施工现场的经历,见证自己的作品变为现实,开始了技术与思维的新生。其中杭州西湖孤山夜景照明工程和“北山之夜”夜景照明设计最终荣获了中照奖和照明周刊杯、佳作奖。
“自然中的所有物质是发出来的光,山棱、小溪、空气,以至于我们自己,都是发出的光。这块皱成一团叫物质的东西投射一道影子,而影子属于光。”
——路易斯·康
从走出校门、初入设计职场的懵懂新人,到不断打磨技术的新晋照明设计师,再到直面市场、承担重任的项目负责人,曾艳身份的转变伴随着思维的跃迁,唯一不变的是心中的那份执着与闯劲。
她不断突破自我,在接踵而至的挑战中拼命抽枝成长……大大小小的项目落地建成,加入SEA,站在更大的平台上,参与到许多重要项目。设计师的职业给了她一份回应时间的可能,对于照明设计师来说,光影就是她们的另一种语言。
照明设计的呈现周期以夜为单位,通过长时间的夜晚工作来获得体验与反馈,这种职业的生活状态带来的时间感,是很多人都体会不到的,从灯火闪烁的夜晚开始忙碌,到黎明照耀的清晨结束,这样的坚持也从未让她忘记初心。
她在一分一秒的奔逐中追求理想,让每一个灯光都经久不息,让灯光与人紧密联系,就像人生一样,与万事万物建立的联系不单单是情感与记忆,更重要的是证明了自己是谁。
对于曾艳来说,设计的过程就像是制造一个梦境,她的职业就是造梦者,用光勾勒梦境的空间,在空间中照见自我的存在,这是一个和作品相互成全的过程。
她是这个充满了不确定性的时代里用光影造梦的人,用光为梦想增加亮度,使之变得不再遥不可及。她将现实与梦幻融合,为其注入灵魂和情感,塑造最具意境的夜景氛围。
△杭州西湖北山街、宝石山、白堤、九曜山夜景照明设计
△中国西溪湿地博物馆照明设计(中照三等奖)
△杭州钱江四桥照明设计
△杭州余杭闲林老街照明设计
△杭州临平体育公园照明设计
△湖州德清新市古镇照明设计
△金华东阳总部中心照明设计(中照三等奖)
△台州仙居游客服务中心照明设计
△杭州城站火车站照明设计
△杭州中河高架照明设计
△金华磐安文溪绿道照明设计
△杭州荷花塘未来社区双中心照明设计
这些或抓人心魄、或引人注目的设计作品,是过程也是成果,曾艳呈现了一场场塑造光影的可能性,也切实讲述着当代灯光设计的无限场景。
深耕行业16年,在此期间还获得了2016年中照金手指“中国十大人气照明设计师”荣誉,她于焦虑下沉静,于迷惘处坚守,初心不易,能够找到自己真正所喜欢的事,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荣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