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以《未来建筑多元化设计》为主题的设计交流论坛于杭州西溪谷国际商务中心顺利举行,本次论坛由SEA东南设计主办,
携手多位行业大咖、学术教授一同走进未来社区,对 大数据时代下的未来建筑设计展开研讨与探索。
多元化开放式的交流分享,展示了SEA开放、包容、创新、积极的行业姿态与不断迭新的设计追求。
主讲人:叶宇
自大数据技术推广应用以来,人类传统设计思维受到了冲击与挑战,人工智能能否替代设计工作,大数据的融入是否会引发设计的变革?
面对这些问题,同济大学的叶宇教授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大数据的广泛应用,使模拟人在社区空间内的活动这一设想成为了可能,经过特别设计的算法,能够更精准地模拟多复层工作,提升生产率。
立足于深度学习算法所展现的学习、扩样能力,能够实现智能化的城市空间品质评估,让智慧城市技术不只停留在基础性分析层面,而是能更深入的参与设计研判流程、为设计环节加速。
同时,关注计算机技术支持下的新数据、新工具、新算法在城市设计全过程的深度运用,强调科学、技术与设计的深度融合,以量化计算的形式来支撑更好的设计实现,是值得探究选择的方向。
主讲人:施澄
未来社区15分钟生活圈,是当下未来设计领域里较为热门的话题,同济大学的施澄老师用机器学习模拟推演人群活动的实践案例展示了人工智能的独特魅力。
目前得益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传播,有关手机信令的应用试验得到了很好实践,通过手机信令在城市人口中的流量分布,为数据生成模型提供了可能性,这个不断记录计算,修正模拟学习的过程,就是人工智能趋于完善成熟的进程。
对此,施澄老师提出了三点展望,亦是对未来设计中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份期待:
1. 众里寻他千百度
此阶段也是目前我国国内大部分城市数据研究所处在的阶段,主要应用于对城市数据的积累,在未来的城市设计中,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势必会更加重视长期规划的建设,通过城市数据不断积累,也为未来的城市设计打下了坚实丰厚的实验基础。
2. 为伊消得人憔悴
通过对数据的不断分析研究,从发现变量之间的关联规律,从而推演出相应的社群行为特征,这是机器学习迈向人工智能的必经阶段,也是大数据融入未来设计的重要一步。
3.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有了大量城市数据的累积,发展成熟的人工智能就能够根据数据模型推演出未来可能出现的方案或结论,从大数据智能显示现状到预测未来,这是极具开创性的一步,也是目前对大数据时代报以极高期待的原因之一。
在如此精细化、精准化的大数据模式下,设计领域会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这也需要在座的每一位设计师去思考探索。
主讲人:宋兵
作为建筑设计领域的专家,清华大学的宋兵院长也对未来社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人文更包容,环境更宜居,建造和运营更低碳,可以自然生长和变化的智慧型城市功能单元。
他着重指出,“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是未来社区的三维价值坐标,将在9大场景中呈现出来,而这个过程中,全过程咨询服务的缺失与不足成了眼下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标做到“四全”,全寿命周期、全产业链、全方位、全流程,而建设全过程工程咨询的目的在于,使之系统性地构建出一个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总体环境,从而创新出思想,
管理出效益。宋兵院长借鉴了载人航天系统等模式的优良性,点出“系统性”对于咨询工作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国内的城市建设存在一通病,即人本化缺失,多为千城一面,混凝土森林式的高耸建筑,没有烟火味。宋兵院长期望当前从事建筑设计行业的设计师,能够认真体验
生活,加强职业化与专业化,多咨询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不搞宏大叙事,认真做好“空间”(空间的尺度、形态、色彩、层级),令人本化的思想在建筑中得到更好的呈现,使之
生动有趣,愉悦起来。
主讲人:程明炜
“什么是BIM逆向设计?什么是正向设计?”,BIM已经成为建筑领域无处不在的热词,而今天,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的程明炜主任就为我们带来一场有关BIM正向设计的讲座。
但目前国内的BIM技术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推进发展存在阻碍,程主任指出,国内的正向设计存在以下问题:
1. 项目时间周期短
2. 设计阶段成本高
3. 社会应用度低
4. 设计习惯差异
5. 设计理念的冲突
6. 人员架构差异
就事物的发展过程来看,未来BIM正向设计是必然的,程主任鼓励在场设计师们,在未来建筑设计的潮流中,不拘泥于工业化流程,大胆去做,大胆去创新。
主讲人:黄彬彬
立足于“当下时代背景”,SEA创研六所所长黄彬彬在下午的讲座中,带领在场设计师回顾了世界百年居住建筑史。在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从而涌现出许多风格迥异的建筑作品,从将“有机建筑理论”发挥到极致的流水别墅,到现代主义美学艺术强烈的萨伏伊别墅,各式各样的建筑纷纷展现着不同的建筑设计理念,人
们在生活中不断思考创新着他们对于空间、自然的理念。
而面对未来社区这一主题,黄所长也畅谈了她的设计理念与方向,从20座城市定量样本中展开4000组问卷调研,深度访谈交流,了解新生代客户的理想社区需求,最后设计出万科上
海中兴路一号等方案作品,将未来社区的九大场景融入其中,她笑谈:我们无法预知未来,但居住建筑永恒的主题是人的生活体验,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东南设计一直在未来居住建筑
创新道路上前进着。
在论坛的最后,由SEA董事长裘骏军主持,迎来了本次设计论坛的高峰时刻——大咖会谈。多位学术专家与建筑大咖齐坐一堂,对“未来建筑设计多元化”这一主题各抒己见,畅谈所想。
在不可预知的未来里,建筑设计究竟会不会被机器、人工智能等替代?传统的设计思维模式是否有可能被淘汰?怀揣着这样的思考,大家进入了大咖们的未来精神世界。
边挺院长:“在未来,国家在国土农业整体规划上势必会有长远的影响变革,未来五年,极有可能对整个建筑设计行业产生重大影响,塑造出更完善的产业体系。”
程明炜主任:“未来建筑设计的多元化发展,势必会导致行业细分的专业化,专业化势必会对精细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在这个过程中,新的工种会出现,但是在这个过程中,
设计所蕴含的人文魅力是机器所替代不了的,所以大家尽可以放心,大胆去尝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才能够创造出更多佳作。”
王修水老师:“设计中,人本思想的重要性,古人隐逸山水,避世而居,才有了风采绝艳诸多文化瑰宝,而对于现代人也是一样。静下心来,才能够做一些探索!”
叶宇主任与施澄老师:“目前来看,人类设计师适用于一些平面,并不复杂的创作设计,而大数据带来的算法,则能够展开复杂冗杂的计算与模拟,二者之间的作用与价值是不一样的。未来的信息化一定是全面发展的,在信息化不断累积磨合的过程中,会出现累积效应,五年十年的规划必然造就“海洋”式的远见,这需要设计师们注意,学会规划,尤其是长期规划。”
边挺院长:“未来社区的前期5-10年,可以大胆预想,是城市更新,对于城市的一些建筑翻新;中期5-10年则是致力于乡村振兴,走出城市大门,去乡野自然做规划设计;
后期5-10年则是归纳为一,将所有成果融为一炉,站在国土战略层次开展整体规划设计。
因此,建筑设计师的目光应该放在乡村振兴上,去研究湿地综合体、生态综合体,在乡村景观的领域去探索。”
SEA董事长裘骏军:“这一点极有远见,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类的适应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从前我也挺反感、抵触使用滴滴打车、扫码点菜等APP模式,直到后来,
APP的大规模普及,令我不得不适应了这样的生活方式。在这里,对在场设计师们作出期望,希望年轻的设计师能够学会适应市场,要有敏感的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感受到市场的变化。”
出席战队:
月亮队(SEA东南设计)
六便士队(浙江省工业设计研究院)
在经历一天的设计思维碰撞后,设计师们展开了一场热火朝天的篮球竞技,在运动拼搏中交流,结下友谊。
结语
本次论坛最终圆满落幕,集结多位行业大咖,学术教授开展的思想碰撞,是面对未来建筑设计的一次大胆畅想,也是SEA对于过去设计创新成果的总结与思考,相信未来的道路中,
SEA会携手更多的行业精英,创造分享出更多有价值的成果。